以茶会友,架起合作桥——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侧记
升官发财网
2025-04-05 19:21:09
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什么叫重要现象?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现象。CE:那些发展、转型较为成功的经济体推行了哪些反主流的经济政策? 林毅夫:50-60年代,亚洲有几个经济体发展得比较好。
根据当下中国的经济现象所提出的理论解释,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林毅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它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市场有太多干预,这些干预扭曲会导致寻租腐败。到了70、80年代,有少数几个国家经济体,在转型过程当中实现了稳定和快速发展,如中国、越南,推行的是渐进、双轨的转型。少数几个发展绩效比较好,或者转型绩效比较好的经济体,他们推行的政策从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
CE:为什么按照主流理论来发展的经济体都没有成功? 林毅夫: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适性。这些先进产业的产品原来是进口的,现在不再进口自己生产,也就是采用进口替代战略。投资主要由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三部分组成。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处于下行阶段,但同时结构也在优化。通过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经济处于下滑期,但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好的变化。要素升级就是指技术进步、增加人力资本和推进信息化等。
(本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讲话内容整理) 来源:瞭望智库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下行 。不妨先来看看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失去拉动作用的事实。
也就是说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基本失去。通过经验总结发现,真正能够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应该是健康和可持续的三大发动机。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峰值:12.1%。2014年这一比重达到了48.2%,2015年上半年上升到了49.5%,超过了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
三大发动机对应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强调的改革、转型和创新。最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连续每年增加1个多百分点。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上半阶段,上半阶段是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拉动GDP的能力比较强。那投资这驾马车呢?投资确实是多年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但这三方面投资都已经受到了限制。目前的改革还遇到了不小阻力。
当前中国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治理确实需要社会各界的投入。基础设施的投资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
短期因素就是指三驾马车,而很多人对三驾马车存在认识误区,以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只有三驾马车,外需不行就扩大内省,投资不行就拉动消费。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短期内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副作用开始凸显,而且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益在下降。从经济下行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换挡期。这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拐点来了,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如果从2007年算起,那这次下滑时间就持续了8年。它们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
中国这么多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资源消耗越来越多,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因此,若想未来保持同样的增长,或者较高的增长速度,都必须在获取资源上付出更高的成本。在未能处理好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平衡的关系时,负面的、消极的作用不容忽视。
还有一种说法是应该从2007年算起,因为当年GDP增速最高达时到了14.2%,随后因为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影响,GDP增速开始下滑。不可忽视的是,有的改革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有的改革是解决公平问题的,不一定有助于经济增长,甚至还有矛盾。
这大大超过了投资对GDP的贡献。房地产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房地产投资也受到影响。
而且三驾马车主要通过投资等经济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和后遗症。从2011年开始,中国15~64岁的生产性人口比重下降。首先看看出口情况,出口这架马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出口的年增长率达到20%,甚至30%以上。一般来说,需求边因素大多是短期因素,供应边因素是长期因素。
三大发动机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因而是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动力。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经济总体是呈周期性波动的,在周期性波动中,一般说经济下滑到底部后还会反弹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次不一样,不仅有周期性的波动,而且经济增速还在换挡。如果按2007年的增速峰值算,这8年的下降幅度超过了50%。
其实,回顾一下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经济进入下滑期是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的。结构优化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三是城镇化率在不断上升。一是消费对GDP的贡献比重在提高,2014年即达到了51.2%,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60%。三驾马车的最后一驾马车——消费呢?虽然消费增长速度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还是上升的,但也只是因为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相对下行、消费的贡献率相对上升的结果而已。前文提到三大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度变革,中国一直在试图通过改革来拉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但短期来看,改革是一个过程。
前两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阶段,下半阶段是技术或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的阶段,一般来说这个阶段拉动GDP的动力就不如前半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论上说,从长、短期因素来分析更为合理些。第四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因素。
从工业化角度来说,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就是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同时也是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下滑持续了5年时间。